主电路器件异常过热。
<主要原因> <处理方法>
·伺服放大器异常。 →更换伺服放大器。
·过载状态下反复通过“ON-OFF”来继续运行。 →检查运行方法。
·伺服放大器冷却风扇停止运行。 →修理伺服放大器的冷却风扇。
AL.42 反馈报警 编码器信号丢失→更换伺服电机
AL.45 主线路过热 检查冷却系统、驱动方法检查、更换伺服放大器
AL.46 伺服电机过热
伺服电机温度上升热保护动作。
<主要原因> <处理方法>
·伺服电机环境温度超过40度。 →使伺服电机工作工作环境温度在0~40度之间。
·伺服电机过载。 →减小负载。→检查运行模式。→更换功率更大的伺服电机。
·编码器中的热保护器件故障。伺服电机冷却风扇异常 →更换伺服电机。
AL.50 过载1
超过了伺服放大器的承载能力。
负载率300%:2.5s以上
负载率200%:100s以上
<主要原因> <处理方法>
·伺服放大器用于负载大于其连续输出能力的场合。 →减小负载。→检查运行模式。→更换功率更大的伺服电机。
·伺服系统不稳定,发生振动。 →进行几次加减速来完成自动增益调整。→修改自动增益调整设定的响应速度。→停止自动增益调整。该用手动方式进行增益调整。
·机械故障。 →检查运行模式。→安装限位开关。
·伺服电机接线错误。伺服放大器的输出U·V·W和伺服电机的输入U·V·W相位没有接对。 →正确接线。
·编码器故障。 →更换伺服电机。
编码器故障: 使伺服马达停止输出,缓慢旋转伺服马达的轴,这时反馈的脉冲累积的数值
应和转动的角度成比例关系,可判断编码器有故障。
AL.51 过载2 检查操作参数、正确连接、调整加减速时间、更换伺服放大器、更换伺服电机
AL.52 误差过大
偏差计数器中的滞留脉冲超出了编码器分辨率能力×10(pulse)。
<主要原因> <处理方法>
·加减速时间常数太小。 →增大加减速时间常数。
·转矩限制值(参数No.28)太小。 →增大转矩限制值。
·由于电源电压下降,致使转矩不足,伺服电机不能启动。 →检查电源的容量。→更换功率更大的伺服电机。
·位置控制增益1(参数No.6)的值太小。 →将设定值调整到伺服系统能正确运行的范围。
·由于外力,伺服电机的轴发生旋转。 →达到转矩限制的场合,增大转矩限制值。→减小负载。→选择功率更大的伺服电机。
·机械冲突。 →检查运行模式。→安装限位开关。
·编码器故障。 →更换伺服电机。
·伺服电机接线错误。伺服放大器的输出U·V·W和伺服电机的输入U·V·W相位没有接对。 →正确接线。
参数No.28
有*标记的参数,设定后需将电源断开,再重新接通电源,参数才会生效。
内部转矩限制1:
设定*大转矩=100%。
用以限制伺服电机的*大输出转矩。
如果设定为0,那么不输出转矩。
初始值:100 %
设定范围:0~100 %
用于设定位置环1的增益。
如果增益变大,对位置指令的跟踪能力也增强。
自动调整时,这个参数将被自动设为自动调整的结果。
初始值:35 rad/s
设定范围:4~2000 rad/s